宋朝贬官制度?

编辑:admin 时间:2024-12-22 09:16:30
导读:《宋史》传记中记载,在两宋320年间,许多官员的履历中都有着一次又一次的黜降经历。黜降、贬谪这些令宋代官员为之色变的字眼,与某些官员的仕宦生涯贯穿始终。虽然宋代官员的

《宋史》传记中记载,在两宋320年间,许多官员的履历中都有着一次又一次的黜降经历。黜降、贬谪这些令宋代官员为之色变的字眼,与某些官员的仕宦生涯贯穿始终。虽然宋代官员的黜降有其特殊的原则精神,然而官员一次又一次的黜降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宋代对官员的黜降主要以照顾到官员的仕途和生老病死为基准,未曾发生过大规模的贬官情况,总体上还是以宽厚、优待为主的。

宋朝算是对士大夫最宽容的一个朝代了,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就是指的宋朝。然而,为什么官员总是被贬?从客观因素看,两宋朝廷内部党争比较严重。例如范仲淹、司马光、苏东坡、王安石、欧阳修、文彦博等人被贬,都与朋党之争、得罪权臣或当权者、或大臣之间不和有关,官员因"被人告发"而黜降。也有因经济环境、各种灾害而引起的官员黜降。从主观因素看,宋代官员的黜降与贪污犯罪,或自身思想教育等等有关。

一:两宋官员因政治和经济环境引起的黜降

宋代“文死谏武死战”,被视为文武官员的最高道德标准。这就形成了不同政治决策、思想的朋党之争。历代王朝中,两宋的台谏是最宽松的,而大臣们也多能不看皇帝和上级脸色行事,敢于痛陈时弊,点人痛处。像范仲淹、包拯,都是动不动就敢于纳谏的,但是他们可以安然无恙,还成为了朝野内外大厉名节的模范人物。

然而也有因为纳谏而受到黜降的,例如苏东坡因敢于直言,先后得罪于新党、旧党,而不为两党所容。正所谓“峣峣者易折”,注定了苏东坡在朋党斗争激烈的北宋朝堂难于立足。

另外一方面,宋朝重视商业发展。使得宋朝文化和经济高度繁荣。宋朝百官的俸禄在历代封建王朝中也最为优厚,月薪饷最高达400贯(一贯为千文),是汉代的10倍,清代的2至6倍。除俸钱外,还有禄米,宋朝大小官员锦衣美食,生活奢华。大宋朝文官武将的高级优厚的待遇,使官员很少有自愿退休的,有的为延长任职期限,竟改动年龄。因此,朝廷只好黜降官员,对年满七十的老官僚,不予考课,不给升迁。

另外,根据《宋史 五行志 火》当中的不完全记载,宋朝在三百余年里大大小小的地方火灾就有200多次,其中以首都东京城最多。在这其中,有无数的百姓以及财产受到损失,也因此,那些纵火者的下场会很惨。在古代,对于那些故意纵火人的处罚虽然严重,但一般来说不会牵涉到当地官员的,却独独在宋代不是这样。宋代失职官员也难逃其咎,会一并遭受小处罚甚至黜降。这也真的是“火烧乌纱帽”了。

二:两宋官员因道德文化所导致的黜降

宋朝是中国历史最腐败的一个朝代,苛捐杂税之多令人发指。如果看收入,宋朝百姓应该是过得不错的,但实际上由于政府搜刮的太狠,百姓的生活质量和其他朝代比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只是由于生产力高所以挨饿的人少一些。

在两宋年间,朝廷共开展科举118次,选拔出进士就达两万人以上。与唐代不同,宋代是考中即授官,如此一来,要使官不冗,便是不可能的。

宋朝政府缺乏培养理财人才和军事守卫,学校教学内容无非课试文章,与办事、治国理政完全脱节。国家没有真正的人才,官帽子却满天飞,那么国家财政就难以养官,官俸自然就日益微薄,而在一个城市经济发达、盛行奢靡之风的时代,官俸微薄就意味着纵容官员去贪腐去搜刮百姓。因此,官员因贪腐犯罪被黜降的也不在少数。

两宋官员的思想文化也是造成官员黜降的原因之一。宋代有着中国历史上最优质的官僚队伍,这群人在气质上是非常儒雅的,这些人都接受了长时间的儒家思想教育,他们是可以“以天下为己任”的。他们为了自己心中的道义可以对抗自己的上级,甚至是不惜惹怒皇帝。

例如苏轼、欧阳修等都因此几经黜降波折。就苏轼来看,他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敢于保持独立思考和提出独立见解的官员,有着高尚的政治品格和操守,而且敢于向如王安石、司马光等权势人物挑战。

苏轼不仅不会像蔡京那样见风使舵,左右逢源,甚至不愿意隐藏自己的独立见解,明哲保身。再如欧阳修,年轻的时候,他身上还有些才子之气,在朝廷上特别能说会道,特别敢批评人,所以后来就得罪了很多人,再后来被认为是范仲淹的同党而被黜降。可以说他们的文化思想决定了他们几经黜降的命运。

宋代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巅峰时期,各方面都取得了一个长足的发展。宋代官员的儒家文化思想深入人心、宋代政治斗争和宋代的经济、文化环境,以及各种灾害等都造成就了宋代官员一次又一次的黜降经历。

同时,宋代对百姓、士大夫和黜降官员的优待,也是其他朝代不能比的。以至于西方大史家汤因比感慨,如果他有自主权利可以选择托生的时代,他会毫不犹豫选择降生在宋代的开封或杭州。我们看两宋历史,王朝几百年,和其余王朝比起来,宋代确实是太文明了。


    站长推荐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