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传统新闻价值和现代新闻价值的内涵?
概念就是反映事物特有属性的思维形态。由于概念反映了事物的特有属性,人们可以凭借概念,把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1徐庆凯在《浅析混淆概念》一文中指出,混淆概念是一种常见的逻辑错误。混淆概念会在逻辑上引起下列后果:一、混淆概念可能偷换思维对象。二、混淆概念可能做出不恰当的判断。三、混淆概念可能造成错误的推理。如果在推理中把几个前提里的不同的概念混淆起来,那会造成错误的推理。○2因此,准确地界定概念对进行科学的理论研究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下面对新闻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事件要素、新闻要素和新闻价值做一些粗浅解释。
一、5W的归属——事件要素
传统的观点认为,新闻由五要素构成,即发生新闻的主角(谁),发生的事情(什么)、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发生的原因。五要素用英文词汇来表示就是who(谁)、what(什么)、when(时间)、where(地点)、why(原因)。因为五个英文词汇都以W开头,所以也将这五要素简称为五W。也有人认为,新闻要素在5W之外,还应包括“结果”在内,所以有时也称新闻六要素。为论述方便,下面统一用5W代表这几个要素。
第一,5W不具备成为新闻要素的条件。
《中华大字典》解释:要素——为事物必要之元素也。○3《简明汉英词典》解释:要素——事物必须具有的本质或实质、组成部分。舒新城等主编的《辞海》释义:要素谓构成事物必要之原质也。○4上海辞书出版社的《辞海》定义“要素,构成事物的必要因素”。○5
由上述各工具书释义可知,要素是一事物必须具备的元素,而且是能够体现事物的实质的元素,是构成事物的特殊素质;构成某一事物之要素者,必能区分此事物与它事物,能体现此事物之独特性;要素还体现了一种不可或缺性,既为事物的构成要素,则为事物必须具有组成部分,如若缺之,则事物可能会失去其完整性。
5W不是新闻特有的因素。社会生活中大量事件,无论是否是新闻,都包含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等因素。即“每一件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总是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要素构成的。我们在叙述的时侯,一般都要把这六个要素交代明白,否则就会影响表达的效果,甚至造成混乱”。○6吴冰在《我所了解的美国大学的写作教学》一文中谈到美国的写作课教育时,指出老师都会告诉学生“在描写一件事或某一过程时要考虑:具体发生了什么事?(确切顺序叙述:谁?什么事?何时?怎样?何故?谁对谁说了或做了什么?为什么?等等)”。○7这说明,即便是在非新闻创作的一般文章的写作中,“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等,也是作者要考虑的因素。
因此,5W虽为新闻所具之元素,但并不能区分“新闻”与“一般事件”,不是新闻必须具有的实质,将5W作为新闻要素违背了“要素”这一概念的内涵。
第二,5W是事件的构成要素。
在写作学上,有人认为,“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和为什么(原因、结果)是叙述的要素,这五项在叙述中是不可缺少的,进行叙述时必须把它们交代出来,否则就影响了叙述的清楚明白,影响文章的条理性”,“叙述是把人物的经历、行为或事件的发生、发展、变化表述出来。人和事是密不可分的,事情的发展和推移,离不开人物;人物的经历、行为,自然由若干事件构成,人和事是互相依存的。”○8也有人认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是叙事的六要素,这六个要素在叙事时是不可缺少的。叙事,是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表述出来。”○9
其实,叙述也好,叙事也罢,都是对事件的描述和再现,“把叙述的六个要素向读者交代清楚,使读者对客观事物的全过程有个完整而清晰的印象,是叙事的基本要求。”○10既然叙述或叙事都不能缺少“时间、地点……”等要素,那就说明事件本身必须具备这些要素,只有事件本身具备这些要素,才可以通过叙述或叙事对事件进行再现。
第三,误认5W为新闻要素的原因。
上文已指出,“时间、地点……”等是事件要素,在叙述或叙事中是不可缺少的,而叙事或叙述都是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刘玉学指出,“记叙文主要通过记人物言行和事情经过来表达一定的主题。写记叙文必须把叙述的内容即叙述的对象,也就是各种各样的人和纷繁复杂的事说清楚。即述说清楚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怎么样?”○11刘锡庆也提出,“一般记叙文讲六要素,就是时间、地点、人物(主角是谁)、事件、原因、结果。写人也得有事,写事还得有人,侧重不一样,所以这六要素,在一般记叙文里都存在。”○12
关于记叙文,刘锡庆认为“凡是以记叙的表现手法为主要色彩的文章,甚至包括一些文学作品、戏剧、散文等,都是记叙文。”○13按照写作学上的严格划分,“记叙文体,是指那些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手段的文章。从文章的社会功能来看,这类文体又可划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偏重于有实用价值的记叙性文体,如消息,通讯、传记等;一是偏重于有审美价值的记叙性文体,如散文、小说、童话、寓言故事等等。”○14
可以看出,新闻也是记叙文体的一种,所以新闻也要求具备“时间、地点……”等叙事要素,而且刘玉学还曾提到,“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是叙述的六要素。一般说来,这六要素缺一不可。在新闻体裁中尤其如此。”○15可见,新闻对这几个事件要素的强调要多于其它文体,所以很容易给人一种印象,那就是这些元素是新闻独有的,是新闻的要素。其实,“长篇小说、司法文书等,必须要交代六要素;而像小品和日记形式的记叙文就不一定要全面交代六要素。”○16
只要我们将注意力从新闻对此的强调中转移一下,就会认识到,这些要素对于任何记叙文体的写作,都要求具备的。即使是口头传播一个事件,即便是讲故事,也要求具备这些要素,否则,故事的含义便不能确定。新闻作为记叙文体中的一种特殊体裁,因为强调其真实性,所以将这些要素以其独特的方式加以展现,使其更加突出。我们不能因此将突出了的这些要素,就作为新闻要素。这些元素是随事件而存在的,并不是因为新闻而存在。
若把它们作为新闻要素则是将一般概念特殊化,缩小了时间、地点等因素的所属范围。这在逻辑学上是对概念关系的不当处置。从属关系的概念,外延一个包含另一个,为了突出其中外延被包含的那个概念,容易造成把从属关系的概念作并列处置的错误。○17
二、新闻要素——时效性、新奇性和重要性
根据要素的概念界定,新闻要素是新闻必须具有的本质,是构成新闻的必要元素。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时效性、新奇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这六个“性”都是新闻事实的构成元素,但严格说,只有前三者——时效性、新奇性、重要性是区分“新闻”与其他事物的必要元素,是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可称其为新闻要素。
第一,时效性,是新闻的时间内涵,从时间角度界定了“新闻”之独特性质。
从新闻的本质看,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就要求新闻必须讲究时效性,将事实的信息以最快的速度传播出去,以满足受众的需要。新近发生的事实若得不到及时传播,时过境迁,人们的需要已经发生变化,再进行报道也就成了明日黄花,就难将其称之为“新闻”了。“信息急于传播才能成为新闻,新闻信息是急于采集、急于制作、急于公诸于众的信息”,这说明新闻信息本质上是新的,“如不急于传播,信息就会老化,不再是事物最新状态的表述,不再是受者未知的新鲜事理。”○18
从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看,事实处于不断的、永无止境的变动之中,新闻是客观实际发展和变化过程的反映。“新闻事实不断转化为一般事实,新闻不断转化为旧闻,新闻事实及新闻只存在于时间长河的一瞬间”。○19当时不及时地抓住它,很快就会失去成为“新闻”的机会。由此可见,报道及时对于新闻来说是必须的。
从目前高速发展的物质技术条件讲,新闻的时效性明显重要。在现代信息社会,“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20“新闻的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闻传递的速度,重大事件的报道更是如此。因此,要尽可能快地提供人们迫切需要了解的信息。”○21争取时效,力求新闻最好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同步纪实、同步传播,已成为新闻界竞争的焦点。美国《纽约时报》前副总编辑罗伯特·赖斯特就说过:“最没有生命的事物莫过于几小时以前发生的新闻。”○22由此看来,新闻是争分夺秒的产物,没有时效性,就不能充当新闻的角色。
从受众需求看,新闻也是离不开时效性的。人们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新闻,主要是为了了解客观外界的变化,而且是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变化。
第二,新奇性是从内容角度对新闻的界定,是作为新闻的事实必须具备的性质。
新闻的事实必须是具有新意的,不同寻常的,包括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新的成就、新的经验、新的人物、新的精神面貌、新的社会风尚等等。新闻报道的事实是新颖鲜活的。“国内外发生的新事件、新矛盾、新气象、新成就,乃至鲜为人知的新问题、新经验、新人物、新事物等,都是新闻的报道对象。”○23
新闻姓“新”,必须报给人们新发生的事情,传播富有新意的信息。“客观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每时每刻都会出现新的情况,发生一些新的问题,新闻就是要记录并传播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24郑保卫曾提到“只有新近发生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思想、新经验,换言之,即一切能给人带来新消息、新意见的具有新意的事实才有资格成为新闻。这是新闻存在的内在因素,是新闻的又一个本质特征。”○25
从受众心理看,一件事情,如果是司空见惯的,或者是重复出现的,没有多少新意,人们往往对此不感兴趣;相反,如果是令人耳目一新的,或者是亘古未有的,很有新意,人们才有了解的兴趣。
第三,重要性,也是新闻的要素之一,它从社会意义的层面界定了新闻之特质。
重要性,指“事实所包含的社会意义”,“即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为多数人所关心的,与社会生活有较大影响的那些事件的性质。”○26新闻面对的是广大的人民群众,是为广大受众服务的。因此,作为新闻的事实必须是为多数人迫切关心的事实,与多数人利害攸关的事实。如果事实只对少数人产生影响,为少数人所关注,尽管事实重要,但也谈不上具有新闻意义上的重要性,只有影响到多数人,为多数人所关心,才具有重要性,才具备成为新闻的特质。
重要性的大小,“首先,要从事实同传播对象的关系来估计。这种关系包括两方面:一是人数,二是程度。一件事,关系到的人越多,关系越重大,重要性越大。其次,要从事实和实际生活的关系去估计。社会生活充满各种各样的矛盾,拨动社会上绷得最紧的那根弦,才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27客观事物的意义是多方面的,政治意义,经济意义,科学意义,教育意义,指导意义,认识意义等等。一般讲,一件事情从某一方面看对社会有重要意义,又是新奇的,只要及时传播,就会是合格的新闻。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事实才有成为新闻的可能,如果对社会,对受众毫无意义,即便是再新鲜的事情,也不会作为新闻来传播。
新闻的定义只能简要的指明新闻的本质,不可能阐明新闻的所有特征,难免有局限性。而新闻的三要素正是对新闻定义的补充。时效性、新奇性、重要性这三要素分别从时间、内容和意义三方面展示了新闻的特殊性。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时效性是保证新奇性的前提,内容再有新意,如果得不到及时传播,也不会成为新闻;而重要性则对新奇性有所限制,事件只“新奇”而没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是不足以称之为新闻的。反过来,新闻的重要意义也要通过有“新意”内容的事件的快速传播来体现的,故重要性依赖于时效性和新奇性。时效性、新奇性和重要性,是既能体现新闻之独特性,又为新闻必不可少之元素,所以三者为新闻要素。
下面再对“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的归属做一下简要的分析。这里提到这“三性”,是因为这“三性”在传统新闻价值观中是同“时效性、新奇性、重要性”并列被称为“新闻价值六要素”的。“时效性、新奇性、重要性”属于新闻价值要素,那么,“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是否也是新闻价值要素呢?
“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不足以称之为新闻要素,是因为虽然它们也是某些特殊新闻的构成元素,但只体现某些类型新闻的特色,而不是所有新闻不可或缺的元素。
接近性是指社会类型相同的人们对同一事实的态度或关心程度比较一致。具体说来,包括地理上的接近性、职业上的接近性、性别上的接近性、年龄上的接近性、民族上的接近性等等,这些接近性,“从本质上说,反映了相同‘社会类型’的人在共同利益和心理特点上有更为接近和一致的地方。”○28接近性是某些地方新闻或专业新闻的特色,它针对的是某些特殊的受众群体,但即便是这类新闻,它也必须具备时效性,新奇性和重要性,只不过它的新奇和重要都只是针对某些特定社会类型的受众而已。
显著性,是指“人物、地点、事件等在人们的‘固有观念’中已经形成显赫的‘名声’或印象。” ○29即是新闻中的主要人物及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有非同寻常之处,有一定的知名度。我们应该重视具有显著特质的新闻,更应重视不具有显著特质的新闻。因为,不具有显著特质的新闻更多。所以说,显著性只是部分新闻所具有的特质,而不是所有新闻所具备的元素。目前,显著性大都鲜明的体现在名人新闻中,以产生所谓的“名人效应”,这是娱乐新闻的最大特色,但其中也少不了新奇的事和及时地传播。这类新闻还是要以有新意的内容和快速的传播为基础,只不过由于有了名人效应,淡化了新闻的重要性要素而已。
趣味性,也就是常说的人情味,是指事实所具有的足以动人感情的那种素质,“是能在众人心理上引起共鸣的东西,能够从情感上打动人,使人感到亲切”,○30它突出表现在社会新闻中。社会新闻大多是那些能反映人的真情实感的,能拨动读者心弦的事实,这样是为了吸引受众,但“趣味是因人而异的,同一事实,张三可能觉得‘意味无穷’而啧啧称道,李四则可能觉得‘味同嚼蜡’而丢在一边”。○31另一方面,一些新闻能引起受众的注意,是因为这些新闻能激发受众的兴趣,并不是新闻本身具有趣味性。如中央发布通告的新闻等。所以,趣味性只是部分新闻具有的素质。
总之,接近性、显著性和趣味性都只是某些类型新闻的突出特色,是某些类型新闻的构成元素,并不是所有新闻的构成元素,不能称之为新闻要素。
三、现代新闻价值观的构成因素——获知价值、激励价值、获益价值、娱乐价值。
传统新闻价值观认为,新闻价值是衡量和判断一个事实能否成为新闻的标准。它由“六要素”构成。上文已对“六要素”的归属做了说明,显然传统的新闻价值观已不能成立。那么,新闻价值究竟应有哪些要素构成呢?
目前我国新闻界对新闻价值这一概念,有“素质说”、“标准说”、“效果说”、“功能说”等解释。在这些解释中,“既有包含了新闻特性的客观事实,又有新闻工作者选择衡量新闻事实的标准,还包含了受众根据长期的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共同需要接受新闻的态度。”○32但李良荣曾提出,“不能用新闻价值一个概念囊括全部新闻工作”,否则“一个新闻价值问题不但包括了新闻选择的一切过程,还把新闻学的基本课题都包括进去了,新闻学几乎等于新闻价值理论了”。“科学是分科之学,只用一种方法解决不同性质的问题反而把问题搞混了”。○33
“新闻价值是指一个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和各种素质的总和”,“是指事实本身所包含的引起社会大众共同兴趣的素质”。○34这是比较典型的“素质”说,这种观点就认为,“时效性、新奇性、重要性……”等是新闻价值的要素。这强调了新闻价值来源于客观事实,即强调了新闻价值的客观性,有其正确的一面。
但雷跃捷认为,“素质说”存在着缺陷:
首先,“素质说”明显忽视了体现在新闻事实之中的记者、受众的社会实践,忽视了组成新闻价值概念的另外两个有机的内涵,即新闻价值观和新闻价值的实践。“素质说”把新闻价值看作一个“自在之物”,看作是客观事物所具有的某种特性:即“引起公众共同兴趣的素质”本身。这样的“新闻价值”只能是“自然的原始形态”,难以实现。对新闻价值概念已“素质说”的解释,明显带有机械唯物主义的缺陷。其次,从语义表达的逻辑关系看来,“素质”与“价值’不相关。也就是说:“素质”不是“价值”的属概念。○35
刘建明在《传统新闻价值观的自我颠覆》更是明确指出,所谓新闻价值的要素——“重要性、显著性……”等,不是新闻价值,而是某些新闻事实的特征。“新闻本身的重要、新鲜、有趣、或接近性等,不过是新闻事实的一些属性,而不是满足受众需要的获益性。这些事实的品类属性,能够派生出新闻价值,但不是新闻价值本身,它们不具有直接的价值效用。说人们需要时效、重要或新奇性,不仅语义上不通,而且逻辑上根本不会发生人们对时效性、重要性、新奇性、接近性、趣味性的需要。我们只能说人们需要重要的新闻、有趣的新闻或有接近性的新闻,等等。在这种语境中,‘重要、新鲜、相关、显著’等种种‘性’,恰恰是事实的特征,而不是价值”,“新闻价值是指新闻与受众、社会之间的需求关系,表现为对受众和社会需要的满足,故新闻价值是一种关系范畴”。○36
刘建明在否定传统新闻价值观的基础上,提出所谓的现代新闻价值,是指新闻满足受众需要所表现出的效用和意义。新闻价值不是事实的属性,而是事实属性给予主体的效用,或是事实属性作用于主体而产生的效果。新闻工作者对新闻做出价值判断时,通常把价值与事实的属性相联系,但不能把属性视为价值本身。我们常说“某条新闻有价值”,“某个报道价值很大”,实际上是指新闻对它的受阅者有价值,而不是指新闻是否有“重要性”,“新奇性”或“接近性”这类特征。“价值”这个词不是“标识物的一种特性”,而是说它对受众有什么用途,给他们带来什么益处。○37
陈力丹在《我国新闻学的研究现状及下一步的课题设想》提到,有的文章认为,由于当代社会生活类新闻大量进入报道、新闻来源发生了变化、构成新闻的因素扩大了、新闻需要解决大量社会问题等四个原因,构成现代新闻的价值因素应当是:获知价值、激励价值、获益价值、娱乐价值。○38
刘建明对上述四个“价值”作过具体论述:“获知价值,表现为人的求知欲望获得满足,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新闻的激励效果属于教育价值,包括提高信仰和实现理想,增强人的思想坚定性和生活的勇气等;获益是指新闻事实对相当多的人有益处,能给人们带来对某种物质需求的满足,让人们知道如何消费和生活;新闻的娱乐价值是人们从新闻中获得乐趣、陶冶性情或得到轻松感的统称。”○39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以上对刘建明等先生的有关论述的大量引用,可以看出,提出新闻价值由获知价值、激励价值、获益价值和娱乐价值几个元素构成的提法并非本文首先提出。本文对这一提法赘述的原因是,文中将传统认识上的新闻要素界定为事件要素,又将传统认识上的新闻价值要素界定为新闻要素,为回答新闻价值又应由哪些元素构成,故而对新闻价值的涵义有所提及。
事件要素、新闻要素和新闻价值这三个概念,都是新闻理论中经常涉及的几个基本概念。本文所做的初步辨析,希望能对新闻理论的研究有所助益。
相关推荐:
- [法制专栏] 赛马制度的管理方法?
- [法制专栏] 案例评析怎么写?
- [法制专栏] 贵港港南区最好的楼盘?
- [法制专栏] 广西容县黎村杀人新闻?
- 战国时期,公元前356年,秦国的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是一场废除奴隶制度、确立封建制度的地主阶级改革,废除旧的奴隶制,建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商鞅变法具体内容包括奖励......
- 一、环境执法与环境监测关系? 今年起,我省将建立污染源监测与环境执法协同联动机制,环境监测站将配合监管部门发现和查处违法行为。根据要点,各级环境监测站将联动环境执法......
- 一、黑龙江新闻频道新闻在线主持人是谁? 于春涛毕业于黑龙江大学的文学系硕士于春涛,女,黑龙江电视台新闻频道《龙视直播间》《新闻在线》主持人。黑龙江女性频道《关注女性......
- 榜样 窗外的雨越下越大,雨停后路可就难走了。这使我又想起了她—— 一个值得我学习的同学。 她是从农村来的,长得矮而瘦,扎着两条似乎永远也长不了的小辫子,衣服总是土里土......
- 一、交通执法活动中如何落实三项制度? 一是培育公开公平公正规范执法理念。针对行政执法存在的执法不作为,执法不公正,畸轻畸重,选择性执法,执法不规范,执法不公开等问题......
- 一、微信收款? 1、申请开通微信认证。登录微信公众号平台,在【设置】--【微信认证】中,申请开通微信认证。 2、完成微信认证申请后,需在【微信支付】页面中按照流程完成微信......
- 司法与司法制度的紧密联系 司法是国家行使的审判职权,司法制度则是司法活动所依靠的规则和程序。司法与司法制度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建了一......
- 答:员工培训是企业提升员工素质与技能进而实现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企业通过员工培训,不仅可以拓展员工职业发展空间,而且还可以激励和稳定优秀员工。然而,在实施培训时,......
- 一、开展退役军人政策宣传,组织政策调研,推广和培树先进典型; 二、组织开展针对退役军人的走访慰问、帮扶解困、化解矛盾和思想政治工作; 三、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提供政策......
- 一、宪法宣誓制度哪一年设定? 2015年设定 宪法宣誓制度是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2018年2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
- 一、爬楼好处与坏处? 回答:爬楼梯也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方法 第一,好处。爬楼梯可以有效的锻炼到全身是一种比较好的有氧运动,能够达到健身减肥的效果,同时可以增强人的耐力......
- 一、法制警示教育的目的? 开展警示教育的意义可巩固干部思想基础。干部的自我管束和部门监督的制约,也可有效防止腐败的形成,在党风廉政建设中领导、党员干部是主要建设部分......
- 1、分封制 周灭商前后,已开始将子弟分封于新征服地区,周公东征以后大规模分封,在当时称为“封建”,即分封土地,建立国家之意。分封的诸侯要对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屏藩王室......
- 一、看新闻写感受? 最近的新闻总是让人感到忧心忡忡, 看新闻写感受是一种提高自己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好方法。在写感受时,但也有一些令人振奋的消息。可以先简单概括新闻......
- 一、新闻热点事件及感悟? 嗯嗯,新闻热点事件总是让人们关注和讨论的话题。最近有一个热点事件是关于环保和气候变化的。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日益严峻,人们对环保和可持续......
- 一、新闻栏目名称大全? 全国各地省级电视台的新闻栏目有:湖北卫视新闻栏目: 《今晚六点》,广东卫视新闻,安徽卫视新闻栏目:《新安夜空》,四川卫视《黄金30分》,河南新闻......
- 一、什么是法制新闻? 法治新闻工作者,是不断提高全国人民的法律意识 ,进行普法教育 。用一些典型案例 ,警示人们从中吸取教训 ,不断提高法律意识 ,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
- 一、央视新闻13套在线直播流程? 1、 新闻活动报备,新闻通稿审核 在新闻活动之前要先进行新闻通稿的审核,主要是新闻主题、活动内容和参会人员的审核,一般活动要有正能量,利......
- 制度体系分别是什么 制度、体系、能力,这三个词在公报中频繁出现,关系如何?全会这样解释: 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总括性的概念,治理体系则是一个系统,由多方面......
- 一、反间谍法的作用? 反间谍法对现行国家安全法从名称到内容进行了全面修订,突出了反间谍工作特点,将间谍组织招募人员等六类行为确定为间谍行为,首次对具体间谍行为进行法......
- 一、法制监督员具体职责? 法治监督员的设置和职责 法治监督员是经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聘任,对法治淮南建设责任落实和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等工作进行监督,提......
- 一、法制事件怎么写? 首先要把该事件的主要要件写清楚。其次要把该事件所适用的法律写清楚。最终得出结论什么是违法的,会得到法律的惩罚。 二、对立事件定义? 对立事件是指......
- 遗 嘱 一、立遗嘱人:(身份基本情况) 二、立遗嘱原因: 三、立遗嘱人的所有财产的名额、特征: 四、立遗嘱人对身后所有财产的具体处理意见:对于不动产,应写明财产坐落的地......
- 一、ab角制度谁提出? 申立军提出的。 2011年,申立军因工作调动来到白市驿派出所,在这里一待就是10年。10年里,他打造网格化巡逻队伍,一心守护群众安宁;他建立司法联调机制,......
- 一)总则 第一条为了增强公司依法管理的规范性和派遣员工遵纪守法的自觉性,维护用工单位、派遣员工和公司三方利益,根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 一、中央对乡村医生的养老政策? 未纳入事业编制的乡村医生,按照有关规定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社会保......
- 一、新传考研院校推荐? 陕西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南昌大学、兰州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吉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南大学、华......
- 不起诉制度是刑事诉讼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起诉,是指检察机关对不符合起诉条件的案件终止诉讼而不交付法院审判的处分决定。根据中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不起诉,是指人民......
- 一、法制和法治的区别? 法治与法制有何区别 一、区别 1.从概念和内涵上讲: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是指一个法律信念,内涵是一种治国理论、原则和方法,比如刑法、民法有关基......
- 世界上最大的权利,莫过于生杀大权,美国警察就拥有“先斩后奏”的权利! 数据显示,美国每年被警察击毙的人超过1000人,其中有不少人是未满18岁的孩子,从肤色角度来看,黑人被......